专业接各种小工具软件及爬虫软件开发,联系Q:2391047879

基于Requests的天气信息查询命令行工具

发布时间: 2025-07-26 12:42:01 浏览量: 本文共包含598个文字,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

夏日的午后,窗外蝉鸣阵阵。盯着屏幕上的天气预报网站,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:能否用Python快速实现一个本地化的天气查询工具?这个念头促使我打开IDE,开始了基于Requests库的命令行工具开发。

开发起点:确定数据源

市面上的天气API种类繁多,经过半小时的横向对比,最终锁定了和风天气的免费接口。注册开发者账号后,注意到他们提供的实时天气接口响应速度控制在200ms以内,JSON数据结构清晰,这对后续解析工作非常友好。

核心模块搭建

安装requests库后,先用4行代码测试了接口连通性:

```python

import requests

API_KEY = 'your_key'
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f')

print(response.json)

```

当控制台成功输出北京当前温度数据时,基础框架已经完成大半。接下来需要处理用户输入参数,这里选择argparse库构建命令行参数解析器,支持城市名称和行政区划编码两种查询方式。

数据格式化输出

原始JSON数据包含数十个字段,需要提取关键信息做可视化排版。通过设计字符画表格,将温度、湿度、风向等信息分栏展示。特定天气现象如暴雨、大雪等场景,还加入了ANSI转义字符实现彩色文字提示,使终端显示更直观。

异常处理机制

在调试过程中发现,网络波动会导致请求超时,城市名称拼写错误会引发接口返回空数据。为此增加了三级容错机制:首先是设置5秒超时限制,其次是校验HTTP状态码,最后对API返回的元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测。测试阶段模拟断网环境时,工具能稳定输出"网络连接异常"的友好提示。

性能优化记录

初期版本每次查询都需重新建立HTTPS连接,当加入requests.Session保持长连接后,连续查询速度提升40%。缓存功能的实现更是个意外收获——通过将常用城市的查询结果暂存为本地文件,在1小时内重复查询可直接读取缓存,这对没有实时性要求的用户非常实用。

目前这个不足200行代码的工具已开源在GitHub,社区贡献者正建议集成空气质量指数查询功能。或许在秋叶飘落时,这个工具会迭代出更强大的天气数据聚合能力。